100多年前,當大家都說想要一匹更快的馬時,福特將汽車進行量產,從此汽車以低廉的價格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如今,我們已經不會再說想要一匹更快的馬來代步出行。

受益于交通工具的進步,我們可以更快更舒適地出行??墒?,凡事都有例外,就算是上了天的特斯拉Roadster,坐上去也還是有人會暈車。
很多人在出行時都被暈車這個問題所困擾,一暈車,再快的速度再豪華的內飾再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都失去了意義,因為每一次暈車都是煎熬。無論是無人駕駛還是人工駕駛,乘客體驗始終都應該放在首位。
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也為了給以后無人駕駛的普及鋪路,業界也逐漸重視暈車癥狀的防治。近日,自動駕駛公司Waymo申請了一項專門解決乘客乘坐無人車時出現暈車癥狀的專利。俗話說對癥下藥,在了解Waymo的專利方案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下我們為什么會暈車。
/ 暈眩感的“罪魁禍首”——前庭 /
無論是暈車,還是原地不停轉圈圈,或者是在玩最近很火的“吃雞”游戲時出現的頭暈的感覺,在本質上這些眩暈感都源于我們感知平衡的神經器官——前庭。
前庭是我們的平衡器官,位于內耳中,能夠感知人體運動狀態以及頭部在空間中的位置,比如加速減速、頭部朝上朝下的感知等。在前庭器官里生長著許多毛細胞,這些毛細胞就是前庭的感受細胞,下端通過神經連接著大腦,它們就像一棵棵小草一樣,能夠隨著人體的運動而不斷搖晃,我們的大腦通過這些“小草”的晃動就知道了身體的運動狀態以及頭部的空間位置。

比如我們閉上眼睛坐在過山車上,過山車死命地加速減速、不停地翻轉跳躍,我們雖然看不到外界的變化,但也能大致感知我們是向前翻轉、還是頭朝下將整個世界顛倒。感知這一切的,就是前庭。
/ 我們為什么會暈車 /
當身體實際運動狀態跟平衡感覺無法協調時,大腦就會產生眩暈感。很多人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并沒有眩暈感,甚至還能刷朋友圈跟大家談笑風生、笑傲江湖,可是車一旦減速或者急停再或者一路顛簸,我們就可能連手機也拿不穩了。這是因為在車行駛的過程中,身體的運狀態跟平衡感保持一致,我們的身體還沒有感覺。而一旦急剎車,雖然身體停止運動了,可是前庭里面的“小草”由于慣性還會在死命搖晃,這時候大腦接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身體還在運動,在這種嚴重的不平衡感下,想不暈車都難。

當視覺輸入跟平衡感覺不一致時,大腦也會產生眩暈感。最典型的的就是我們在玩“吃雞”這一類3D游戲時,由于畫面太過逼真或者太過我們投入,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在里面奔跑、跳躍、射擊。于是,視覺輸入告訴大腦,你在不停地運動??墒乔巴s告訴大腦,你一直安靜地坐著,連頭也沒轉一下。時間長了,大腦得不到一致的信息,于是就會產生眩暈感。在車上的時候也是一樣,眼前看到的景象跟身體的平衡感無法協調,你的大腦就會告訴你,“你暈車了”。

除此之外,當人體處于過饑過飽或者處于疲勞狀態時,也會暈車。
除了前庭在“搗蛋”之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視。比如有的人一聞到汽油味或者車內空氣的味道也會產生暈眩感,嚴重的甚至會嘔吐。跟味覺厭惡學習類似,這一部分人將每次暈車時都能感覺到的東西跟暈車聯系在一起,比如車內的味道,長期以往就形成了一種反射行為,以后即使不坐車,但只要一聞到車內的味道就會想到暈車,然后感覺到暈車般的天旋地轉。
/ Waymo防暈車專利 /
作為一家無人駕駛公司,Waymo的研究自然是基于無人駕駛進行的。
通過對暈車原因的研究,Waymo無人車會為暈車的乘客選擇防暈車路線:一路暢通路面平坦的車道,并且會避免急加速或者緊急剎車。當然,代價就是花在路上的時間會比較長,因此提前出門也是在所難免。

根據該專利信息,無人車會提醒容易暈車的乘客在行駛過程中不要低頭玩手機看書,避免長時間向下看,并且推薦容易暈車的乘客坐在比較平穩的座位上。這就相當于一個小助手,在你上車的時候告訴你一些預防暈車的小訣竅。
無人駕駛屬于人工智能的垂直領域,既然是人工智能,那人性化的一面自然必不可少。當乘客出現暈車時,Waymo無人駕駛系統會自動調整駕駛風格,減緩行駛速度,自動選擇暢通的道路行駛,避免長時間處于加速減速急停的狀態。這就相當于一個貼心的老司機,在發現你暈車的時候主動減速,緩解眩暈感。
/ 防暈妙招,不止Waymo /
在Waymo之前,Uber也提交了防暈車相關專利——感官模擬系統,提供全方位無死角的防暈體驗。在Uber的車內會有一套AR系統,將車外的環境呈現在車內,彌補車內乘客視野上的不足。同時通過汽車內部的燈帶、聲音提示、氣流轉向、座椅震動等行為讓乘客在進行非駕駛操作時也能感受到車輛下一步行為,減少乘客的乘車壓力。

今年一月,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申請了一項防暈車專利。該專利可以通過一套可穿戴設備來模擬車外的環境,防止我們的運動神經和看到的環境之間出現脫節,保持視覺和平衡感的一致,這樣,乘客沒有了暈車的壓力,就會開始專注于其他事情,大大提升了旅途的趣味性。

目前,雖然并不能保證這項專利會商業化,但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在積極與相關企業取得聯系,希望能將其轉化為商業產品。
汽車作為現代出行的重要方式,承載著我們太多的期望,上下班、旅游、春運。國家出臺政策大力發展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技術也逐漸成熟,便利的交通方式就應該造福更多的人,而如何搭乘無人駕駛汽車不暈車,想必會是無人駕駛汽車體驗首要攻破的一個難題。
所有技術的落地最終都是為了服務人類,近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研究機構開始著重改善乘客的乘車體驗,想來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意識到不管無人駕駛還是有人駕駛,能帶給用戶好體驗的才是好的駕駛。
索菱作為一家深耕行業二十余年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一直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為全球客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專業化的出行方案,帶來更好地出行體驗。